【2022年年终总结】脚踏泥土,仰望天空

你所期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综述

我曾见过三月的雪,也见过五月的春,在七月的朝阳里打趣,在九月的鲜花中忘返;十一月的寒风夹杂着十二月的圣诞夜;那天,我从三里屯看到玉渊潭,从中国尊走到五四路,从博物院到景山,从阜成门到京密渠;那晚,我再次穿过景山旁的小巷,在故宫博物院的后门驻足,望着北大红楼层叠错落的院墙,触摸着不知是八十年代还是六十年代的胡同砖石;思考着曾经所书写下的文字,展望着未来;那天,我注视着建筑留下的千年历史积淀、百年人文情怀、数十年城市建设、以及五年发展进程。于是,让我们回到那最初的三月,直到再次见到那个问题,那句话。

“这里的浮华不属于我,哪怕泡沫包裹着幻妙且(看起来令人)期望的未来。”

被疫情耽搁的事情如果堆积起来,或许能堆成一座称之为故事的山峰;但美丽的故事终究有其结局,被耽搁而结束的事情也是如此;人之所以为人不仅有其制造工具的能力,也还有其独立思考并作出抉择和选择的能力;有其改造或被环境改造的能力。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首先是生而为人,也就是人这个主体。

现代人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可以是任何形象、事务、实体或其他的什么;但唯独它不是人;如同资本主义下的人异化并物化其他人的行为一样,人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将自己所做的实体或服务与自己的价值等同起来,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贯彻这可笑的做法, 如果人为了换取其他资源就将自己所制作并用于代换的工具当作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化作循环的工具,那可真的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当然会有人质疑,质疑我为何不考虑独立个体其自身的困难、家庭的困境、学业的紧张或背负的贷款或之类的什么,但归根结底,这些难道不是因为其自身价值工具化引起的信息荒漠问题吗。

今次的故事,或许最终会结束,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我尽力将这一年里所思、所想、所见、目光之所及处记录下来,但正如去年所述 ——“将所有的东西都描绘进这篇文章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已在22年年底便开始进行首次提纲整理,但今年的经历仍然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知识-信息网络及结构关系,也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困惑和迷茫,虽然描绘这些结构并非困难之事,但将其展现成可读的、不具有我自身困惑的文字却是困难的;因此尽力的将我今年所识绘于此,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拨开迷雾,突破自我。

Je pense, donc je suis.(我思故我在。)

碰撞交融出的世界混沌且黑暗,但正因为黑暗所以才会出现光明。正因为迷茫,所以才想拨开迷雾;充满鲜花和牛奶的无尽平原永远不会是我所期望的地方,因为那抹杀了探索的希望并带来了无尽的绝望。绝望也绝不是安逸的普通生活,而是从始至今再至未来永远不会改变的状态。如同花园里的花永远保持在最漂亮的那一刻、厨房里的食物永远保持在最优雅的那一刻、窗外的蜜粉永远飞翔在最美丽的那个曲线上、大脑对现实的认识永远保持在已认知且不会改变的智慧中…;这是一种博物馆的美,也是一种永恒,而永恒的博物馆,便是对世界绝望的本身。

在去年我有提到过“农人模型”和“军人模型”,也就是我用于简化事件认知并确定事物行为价值多寡的模型和简化确立合作与对抗关系的模型;基于这两个基本模型与今年的生活、工作经历,我大致对组织、个体、资源、环境、项目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并产生了对于关系、流、循环、时间、资源、边缘和中心的新界定。这不仅融合了去年的我对于工程和项目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今年的我在平日里积累的对于管理和业务的认识;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清晰明白。那么,在做了如此多的铺垫之后,让我们正式进入这篇文章的正文,来回忆、整理、发现、总结这一年里我与我的合作与斗争。

生存 · 民以食为天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我”如何生存?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那样的模糊,不着调;既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环境,也没有说明我是谁,更没有说明生存的定义。但这个问题又是那样的真实,真实到环顾四周,每一个缝隙里都存在着“我”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和答案。于是困惑涌上心头,迷茫充斥在每一个角落。那让我们换个思路,把环境放到两千年前,把“我”换成一位拥有自己的土地农民,把“生存”换成吃饱饭,不会饿死。那这个问题便变得简单了起来,这也就是“农人模型”最初用于解决的问题——我如何生存。

农人要如何做,我相信阅读本文的各位能自行搜索查询得到;于是这里我们直接跳到对照过程,来讨论一下“工具”和“目标”。农人的主要目标是生存,这是最终目标;农人生存需要食物,这是为了达成目标产生的需求;该需求需要立即解决,因为其是农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获取食物需要种植,这是为了达成需求提出的新需求;种植需要工具和原料,这是基本资源需求。于是,我们完成了对问题的分析,通过几个需求得到了最初需要的资源,以及计划的基本流程——获取工具和原料、使用其进行种植、等待收获、制成食物——解决生存问题。虽然上面看起来是环环相扣,但眼尖的人或许已经发现了,农人需要的不仅是实体资源——工具和原料;还需要生产资料——种植技能、炊事技能。到这里,我们完成了项目分析的前两部——确定目标、需求分析。在这之后,农人便需要根据上文的分析开始执行。

执行的过程,便是消耗已有资源去转化为新资源的过程;而不同的生产循环则对应着不同的时间消耗,对于种植这个过程,或许每年才会循环一次;而对于炊事的过程,则是每天都要进行三两次;即使年复一年的种植过程,其中包括的播种技能每年也只会使用一次,而浇水技能却会用到多次,对于捡石头、上农家肥这种工作,或许会使用的更加频繁;但归根结底,也只是大的事件循环中嵌套小的事件循环;于是回到现实世界,回顾我们的所见所得便会发现,生活如此,(大部分)工作也如此,做项目如此,创业也如此;从最初的“开垦荒地”,到基于手中的资源开始建立“种植-收获循环”,再基于这个循环构造出更大的“生产循环”,如此这般的一步步进行下去,组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个现实世界。

如果这个话题如果继续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在农人的世界里增加什么呢。在这里便留作课题,交由希望再次思考这个话题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来思考吧。时间有限,我就不在这里多费口舌了。

在上文中,我描述了个体、资源、需求、项目之间的基本关系;其中,需求的分析和资源的利用是去年我在做物资工作时的认识;而对项目和项目流程的考量则是在今年做程序工作时所认识;我大致是未曾介绍过我的工作变动状况,于是在这里浅言几句;今年三月,我入职了一家北京的科技类互联网企业,主要工作为业务端程序设计与开发,同期也浅涉猎项目架构设计、项目管理、产品分析、产品设计等工作。大致是这样一个状况,多余的内容便不在多说了。

循环 · 聚沙成塔

让我们重新回到“循环”这个话题,聊聊创业、供应链和关系,这几个有意思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关系并非指代“人际关系”而仅仅是字面意思,希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会因此困惑。

今年的经历在我看来算是失败,但经历哪有什么失败成功可言,经历到最后只有体会;虽然年底计算收成也只是拿了个外出打工的工资钱(再少一点),但至少也在疫情放开之后回家过了年,以及手里握了些体力劳动(业务开发深度远不及技能深度,算做体力劳动)赚的钱;而且家人和亲戚身体甚棒,这便已经满足了。但今年的经历至少能作为饭桌上的谈资给大家一笑而过。那么这里再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创业?

说到底,最容易理解的创业,其实就是开垦土地的过程。商业过程其实就是从开垦土地获得收成到扩大再生产(再开垦新的土地)的过程。只不过现代的土地已经从肉眼可见的泥土,变成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由人类建构的社会;而需求也非人类生存层面,而是从衣食住行、或到满足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这样的需求更难分析,也更难确定人需要什么,大都需要依照当前已经建构好的社会运行过程来推测、发掘、发现,而这种被发现出来的需求,会被并呈递作为一个或一类新的产品,组成新的资源(或工具、或原料、或资料),来满足人的所需。

但事实并非如此,而资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太多不同种类的资源,其上下有其自身的供应、迭代体系,并有其侧重点;通过“代换券”你可以有效的购买到你所需要的资源,但“代换券”或者说钱本身也算一种资源;于是在经过总结和交流后,我大致的认识到了资源的流动关系,并称之为三大流动。这三个流动分别对应的是认识并知道资源其存在和可得的——信息流,用于交换资源的中间媒介——资金流,实时上被转移和使用的资源——物流(注:这三个流动在互联网上存在多种解释,这里也仅仅使用了我理解并认同的一种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商品的交易,在电信网络中的交换也属于物流交换的一种,只不过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于是,这也引出了基于这三个流动而产生的差异和稀缺。包括信息流通不畅引起的信息差问题,物流不通引起的供应稀缺和超供给问题,资金流动不同引起的金融问题。其中,前两者在疫情期间已经出现过多次,包括且不限于口罩、制氧机、抗原(检测棒)等,而资金流动不畅常见于企业周转不良问题,就不再特别举例。

因此,基于三大(资源)流动及其会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合理妥当的进行资源置换、资源拆分、分时复用、分级复用等工作,以尽快的达成最小资源循环,即投入的资源能够产生新的资源,并在更多的老资源进场前确保自己存活以及尽可能保证收益比大于投入比。于是,这里便开始了规划、妥协、强势的艺术,以及聚沙成塔的组织舞台。虽然我希望在这里描绘如何建立最小循环、扩大再生产、以及成本、技术、时间三者的妥协;但很明显,现在的我还没有做到这些事情,因此这里的内容或许要到来年的总结中再出现了。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依附在循环本身的事物,叫做时间。

时间 · 俗事奇谭

我着实说了太多混沌嘈杂的东西,包含许多浅薄的夹生饭;泛泛而谈了太多的东西,也尚不知道这些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身体中的我无时不刻在做着思想的斗争,妥协在各种成本与质量之间;有时我在想,这真的是我所希望的吗,还是说我仅仅是希望通过这些来证明我。但又有什么需要证明的呢,这一份莫名的执念又来源于哪里呢。成长永远是我未来中的一环,但成长也意味着迷茫、困惑与无助,意味着竞争、攀登和相助。这些世俗的事情点点滴滴组合着我的生活,也让我困惑在这之间。我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也走过凌晨五点的上海,但这又如何,我又要去向何方?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实。”
“真实也往往令人格格不入。”

这两年里,我着实改变了许多;或许叫成熟,或许叫老道,或许叫其他的什么。但我仍然觉得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依附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我还欠缺,还有很多和世人打交道的方法未曾接触;我还懵懂,还有很多和世事交谈的方法未曾触摸;我还愚笨,还有很多世故不曾理解;我还蒙昧,还未曾走出井口,未曾见过候鸟,无法用我所知深入探究世界。

“我还是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哪有知世故而不世故”。在今年我喜欢的歌曲里面,有一首应援曲叫《俗世奇谭》,其歌词“都是头一遭,谁能没遗憾”给我带来异常的震撼,也让我对《人生大事》这部电视剧有所期待。不悔地说,这部电视剧仍然还在待办列表中静静的等待我完成,但今年的忙碌已使我严重消耗精力,只能将此推至下一年。

我想,这两年的经历着实给我带来了深入社会发展的经历和体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陋习和不良习惯。或许是时候慢下来,用些时间来重新将混乱嘈杂的声音整理出来了。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倾听世界的声音,去静听社会的声音,去复听曾经未详解的声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轼先生的一曲满庭芳,告我“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或许南下江南,东至东瀛,与朋友们畅谈一宿,做些曾经想但不曾做过的事情,能够平复我这躁动的内心吧。

尾记

于是,终于到了今年的结尾。虽然书写这篇文章时春节新年的烟花早已结束,但最终还是在元宵前夕完成了这篇提纲巨大,但内容空洞,迷茫甚远的总结。或许已经称不上总结而是流水记了,但终究是完成了。

在22年,我经历了连续不断的核酸检测、健康码弹窗与社区解码、一夜过后全城安静的解封、高烧与阳性的一周;也经历了连续一周又一周的加班赶工、一个短信就能休息一周的大数据核查、一个损坏的南桥和笔记本的大修;更经历了四五次的四十公里长安街骑行活动、八达岭长城登山活动、十三陵皇帝陵墓游览活动;以及数周一次的图书馆静心阅读活动、服贸会的开阔认识活动。同样是这年,又一次的与好久未见的老朋友在京进行了又一次的约饭、嬉闹、骑行、共度良宵;也认识了在京的工作、上学、做研究的新朋友们并交流、学习了新知。

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与欠缺,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更是如此;快速变大的泡泡留下了大量的空洞,每一个空洞都是未来我要偿还的知识债。但我不会为此悲伤,既然有了更大的认识,那就要更加充实的武装自己,如果泡泡吹的太快了,那就慢一点。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2022年的钟声早已离去,2023 也已至一月许。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绝对的公平,而资源的获取也只能由自身努力,生存必然是未来的主要问题,但并非难题,因此需求也将变为更高类型欲望的化身。浮华的世界或许不属于我,但实践的经验可以转化为生产资料被我所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饲养某些人,而是为了人类星辰大海的启航。但首先,最重要的仍然是——活在当下。只有此,才能够更坚定、更稳固地走向未来。

【2021年年终总结】世界中的屋檐与瓦片

综述

人们常说时间如水,但或许时间幻化成风。用那样繁杂的文字来描绘我的曾经,并继以厚望以远望未来向来不是我的作风,但我仍试图用文字来描绘我所经历的过往。自出生起便开始探索世界的我们渐渐地被大千世界迷惑并蒙蔽双眼。于是探究自我并试图在内心中重现那自己的一片土地。我从不吝啬我碰触世界的工具,但我也明白世界在碰撞与交融之中产生。

不要被世界蒙蔽双眼,我是说——这个虚假繁荣的现实世界。

像是迷雾中的光点一般,你在迷雾中诞生。如同雏鸟一般的你将睁开眼睛经常看到的那个人视作自己的所有,而在这之后的你认识到了更多的事物。如同那随处可见的墙壁一般,这些物体无不在刺激着你稚嫩的脑,使其运转、工作并产生那令人熟知的东西——人类通常称这为多巴胺——当然还有其他的什么。你或许不明白,或许不理解,或许什么都不知道,但充斥在你身边给你提供食物并使你依赖的人便是你的家人,而他们也将是你依赖至成年的人——即使你将其视作环境基础——那些被无视掉的东西。而你也将在牙牙学语中透过你的耳朵、眼睛来明白这个由各种物质组成的世界。

成长,一个大量充斥在未成年人身边、却很少存在于成年人周围的话题,在“认事”起便开始以各种不同的词语形式描述着你的状态。无论是天真无邪的幼童,还是顶天立地的小大人,都无不在细数并描述着你所表达给世界并经由赞誉你的人给予的回馈。而这些由与你相同的“人”对你的描述将成为你自己对自己形象的初次认识,或者将其称之为——自我。而这将是在你存在以来认识世界的第二项成就,那就是你。

这将成为一个星星点点而又连成线座的故事,如果能够在年度总结里完成这个内容,那可真的是太棒了,但将所有的东西都描绘进这篇文章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我尽力将众多内容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概述、或一个缩略的经历。如果有希望看到全文的读者的话,还是建议多督促我一些为好,虽所描绘的大多数概念性的东西已经是立项并书写过提纲的东西,但将这些东西完善大致还需要些许时日。而上文作为2021年阶变革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回归童年来寻找自我的原因——认识自己,那就是你。

些许经历

我大致是三年没有写过成文的总结了,也是三年前,我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的别离。三年前的我仍是学生,仍在如饥似渴地将图书馆的书一册一册的搬到自习室,而后贪婪的挖空每一册书中的信息与知识。朝6晚10的生活着实是“充实而富有意义”,但却缺少了最根本的人情味,将自己变成了法则与规则的执行机器。作为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专业的课程在纯数学方向以及计算机科学方向的浅薄,于是我选择了自己完成两个方向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搭建,并试图以此来作为自己的基础知识框架。

正如大家都明白的那样,次年的新冠疫情将我完全搁置在家中,而我也被迫在家中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如同每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一样,在家的我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知识摄入,同时抱持着效率至上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来生活。 这当然不是问题,但生活不只是解决问题,也不只是一味的徒增效率就能够度过的时间。于是我开始沉沦、陷入那解决问题的牛角尖。而这两项还不是根本原因,在现在看来“解决问题”和“效率至上”不过是“个人价值工具化”的体现,是将自己视作工具,只有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而其他任何低效率的、不能够当作问题进行解决的内容都将是可忽略的事件,而如果让自己去执行这些事情,那更多的会令自己不满。

回到2021年,在三月份的时候,我曾写下了“世界万物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敬畏世界,也敬畏世间的每一位努力活着的人”这句话。作为一度在绝望与“工具希望”之间摇摆的我大致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出路而选择了破墙——破坏掉所有已知的知识关系,如同那垂死挣扎的人。而紧跟着这件事大约十天后,我便入职了一家建筑企业并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大多数能够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都或多或少的知道我在21年入职了一家建筑。虽然这是一份令近乎所有认识我的朋友惊讶的工作,因为其与我所学专业以及“兴趣”都看似那么遥远,但事实的确就是这样。

为了照顾从零认识我或许久未与我交流的朋友们,在这里我简述一下我的个人状况。在20年毕业后,我一直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并偶尔兼任一些外快来赚取些零花钱;我所学专业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其属于理学学位数学专业。而平日则更多的喜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内容,而研究生考试也主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而言大致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有其他需要补充的,我将在文中另述。

砼与砖与我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再大的建筑也是由一双双厚重的手由无到有的建造而成。现代建造技术虽然创新众多且新形势层出不穷,但仍然少不了每一位土木工人在一线建筑上的奋战。在这里,你能看到与互联网繁荣景象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能发现并认识到“生存”是多么简单也是多么令人高不可攀的一件事情,能学到如何从零开始建造出一栋楼,能看到实体行业的小微企业是多么的困难,也能看到实体行业的大型企业是多么的普通;钱在这个世界里如同流水,从上到下一流而空,大几百万也仅仅是毛毛雨,小几百块也可以是一个人出卖尊严养家糊口的原因,而这仅仅是这个世界中的一角,一个毫不起眼的三线城市的市郊区。

我所在的工程比较大,从北到南大致分了八个子区域,占地面积约三百五十亩。而我仅仅是在总承包公司下属的物资部门做物资工作。在最初来到项目的时候所做的工作,现在来看应该叫做——现场管理。这份工作并不是很累,主要工作也就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叫收验货,另一个叫现场监察。前者主要与工程物资的质量打交道,包括且不限于混凝土、钢筋、砌块、红砖、安全网等常见的物资的质量、数量、尺寸以及实际用料量与设计用量、损耗量的统计等;而后者主要与现场的分包打交道,主要有物资浪费管控——混凝土余料倾倒、钢筋截断、砖砌块破损,混凝土浇筑计划收集与提交;以及一些仓库管理相关的工作,包括且不限于入库登记,出库登记。

这些内容在我写出来后显得十分密集且复杂,而且每一个的流程都异常的繁杂。但在当时并没有这种感觉,主要原因应该是类似“师徒制”方案下跟随同事每日逛现场学到的内容,在此也感谢照顾我的同事和上司。

在园区,最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建造壮举,还有据理力争的工人们。在互联网中而言,这群人近乎是“不存在”的一群人。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掀起来996事件后互联网大厂以土建007工作为由创造工人阶级中的比惨来降低996的发酵;但真正进入土建行业后才发现,这里才是8小时工作制贯彻良好的地方。工人早晨来到工程开始并算好时间工作。有需要延长工作的时候,劳务分包的管理人员需要与工人协商,并支付每小时的加班费。对于危险工作,工人有权利和义务要求停止工作并离开。而这些内容在我所指的某些行业里,却近乎是——勇敢者的壮举。

我当然明白土建行业正在衰落,现在的土建行业是劳动力方市场而非劳务方市场,也明白计算机行业作为快速发展的行业是劳务方市场,但同样都是工人,计算机工作者作为告知高材生,难道不比土建工人清楚法律法规吗?于是,发现了这个反差后,再看互联网的很多话题,就有一种可笑的感觉了。

在工作了两个月左右后,我开始接手物资会计的部分工作,包括且不限于采购,结算等工作;这部分的工作相较于现场工作,更多的是每天在电脑前使用计算机来制表和提交审核。而在这个部分,我接触到了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云筑网”以及“钢铁网”等的网站。在云筑网中,我了解了承包方、供货方需要实际做的工作以及详细流程;同时也了解了大公司如何通过平台来对售货方进行自增收活动;在钢铁网等网站中,则是获得了众多商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现货价格以及价格变动曲线。而这些流程和商品的差异定价,让我大致的对各种实体企业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

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我还想介绍一下工程部、技术部、质检部、安全部、财务部等部门的工作,以及承包方和分包方的爱恨情仇,物资部员工和劳务公司、供货公司等企业打交道等过程。特别是小微供货公司和大供货公司在资金流紧张时对供货和收款的态度差异。但现在看来这只能作为保留节目以后再详说了。基本上在物资全流程上,包括且不限于采购、资质审核、收货、验货、入库、出库、现场应用检查、月结、结算、离场等阶段都有许许多多的有趣的故事可以讲述,但这些细碎的小故事,我相信放在另一篇文章里会是更好的选择。

其他的什么

手术
在工作的这六个月里,我大致是经历了两件大的事件。大致是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我在检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鼻腔中多出了一块不应当出现的息肉,同时其影响到了我的正常呼吸行为。于是在经过两家大医院的检查后,我选择手术切除这块息肉。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同家人来到了医院并开始办理入院手续。在上午9点左右我完成了入院手续并进入了病房,同日下午两点,我进入了手术室。

那的确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经历,在进入手术室大门后,我的好奇心充满了整个等候区,各种部分我都会询问并确认一下,于是走入手术室并在问询麻醉问题时医生问了我一句——你是医学生吗?在回答了不是后,我便开始接受吸入式麻醉并进入休眠状态了。据称大致是下午三点末尾的时候,我在观察室醒过来并被推出了手术室,但我有印象的只有我离开手术室大门、被推进电梯而后进入病房,以及“活动一下换个床”。而后便是在困倦与多次被唤醒中反复,直到六点左右可以下床。

手术的经历着实让我对麻醉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开始让我对手术这种行为不再恐惧。但还是祝愿我和各位读者身体健康,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吧。

离别

另一件事件,就放在这里不要详细讲述了吧。离别的苦痛只有在离别时才会体会到,如同这三年来每次经历亲人离别时的样子。而离别让我认识更多的,则是在仪式中的“自省”过程。老人的离世固然悲痛,但这更应该使其子嗣摒弃偏见,吸纳其长处。正如我常言的“继承前人遗志”一般。

后面的什么

在九月之后,我的生活大致就是日复一日的复习生活了。回归日复一日的生活并未使我回到从前那种状态,而使我再一次理解了我曾经与现在的生活的差异,这也使我重新认识了两种“意识”的不同。于是基于压力,我总结出了用于找寻自我并判断当前行为属于什么类型的“农人模型”,这个模型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做的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是基于什么目的。而基于在工程工作的经历,我总结出了“合作与对抗模型”,这部分,其前者称之为“社交层次与关系化分析”,后者则称之为“军人模型”。

未来

如果说一个微妙的事情,那么在上文结束的后俨然听到了2022年的钟声,而2021年的难忘今宵也已经落幕。未来如何尚需我们自己行走。对2021年部分内容的总结仍然还会继续,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对2022年的发展也不会停止,这是对未来的包容;但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我们不拥有任何的上帝视角,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仅仅是我们拥有着的事物。

留言

这是一则留言,留给所有看到这则留言的人。 你好。

倘若您误入此馆:

那真的是不好意思。 在很多的层面上,您大致是不会寻得到馆主的任何联系方式了。 这并不是说,您不会得到;而仅仅是说,这很困难。 我对此深表歉意。 希望您玩得愉快。 这里本应绿草如画,但时辰带走了些许夕阳。仅仅留下了这残破小馆。 若不介意的话,自沏一杯小茶,享受些许的时光。 也不失一种乐趣。

若时间来得及,可以稍许的认识一下这个世界。

他就像一处未完成的院子,拥有一片不高的围墙。麻雀虽小,但也是拥有茶馆,梨园,花塘,堍居和新田的地方。 您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地方,愿与您相见。

花都无雨,柳都咸

    你好,二月的树。

    那天,悄然的入了夜。街边的灯破了两盏,但些许日子里从未有人来修过。下水沟里的水也早已漫过街台,留下湿透的水泥路安静的仰望无形的天际。在那东天之上,是从未有人见过的世界。西面的原野也早早的种上了小麦,只留下一边的土坡供人仰卧。那是今夜,也是未曾见过的明天。

    三月的杂草生长起来快得出奇,总是在今夜暗入田地,次夜生根发芽。而庄头的土地却被人踩得七零八落,连雨水也难以搅动那地面厚实的痂块。只可惜庄东再也没有一望无垠的旱田,每个精明的农夫都在完成了自己播种的苦力后远走他乡。而夜半十分时,只有作业,和妹妹的哭声映入我心。

    在花都,总有一些甜或咸的东西在嘴边回荡。而巴士偶然穿过那熟悉的河岸,却只见杨柳垂上了河畔,芦苇漫上了堤头。而又望向北方的天空,竟也是说不出的泪与伤。惊讶之下,只得闭眼凝息,可窗台边又怎得少了有趣的灵魂。连那黑色的玻璃板也在无声无息中摔落谷底。

    续 · 未完之事

    我将音乐列表拖到了最尾,妄图寻找到一份寄托。这个想法打消了那每日无趣的夜晚情绪,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想我需要一个寄托,但那又未曾不是一个替代品。在列表的最尾发现的 Mariah Carey 的 <Bye Bye>让我异常的激动,数年前的我还不曾理解这歌曲的含义,但当现实真正摆到了面前,眼泪便将一切涌出,但也只能止于眼眶。 这让我清醒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了从那一刻开始的所思所想之人,也仅仅只是一份内心空洞的快速填补,是记忆无法延续的快速填补,也仅仅是面向未来的寄托而已。

     我又怎么会忘记那些。那些平淡,无趣,一次次一日日一天天积累起来的过往与曾经的未来。那些倔强,欢乐,逞能又备受期盼的日子。以及那些印在儿时记忆基底上的东西。但我却表达不出,也表现不出,甚至吐不出一个能令自己满意的文字在自己的写字薄之上。在入夜的两盏灯边照亮归家路的千万盏明灯旁,是给予我最后的礼物,可是它,还能存在多少年呢。     我想吃那种放在盘子底边硬酥的面饼了。但现在又能在哪里找到那种食物呢,在这不足十八平的宿舍间甚至无法完全的表达自己,又能怎么解决这对食物的索取问题呢。不如就草草入睡,而后在明日去寻求红墙坡顶破房中的充饥之物罢。

结 · 难诉之事

    不知猫井现在作何天气,也不知花都是否已香气四溢。音乐列表真的是隐藏了许多的历史和往事,两年前的课堂活动所收藏的歌曲已经距今四百首歌曲了。而离开游戏团队则仅过去3日许。在这件事上,我也算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一个相处了数年的团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但仓鼠一般的囤积资源却不利用,不如抛弃掉以留给后人使用。于是,在步入第一步之后,将继续在适当的填补剩余的未尽之力后开始进行后续的计划。如同给与树枝削减枝干一般削减周围的事物,虽不是如此的有趣,但却留下了大片的空闲。使我有时间可游览那数之神殿。

    我向来是不认那神殿的,那霖果的神殿里布满了不完美的痕迹,如同锈迹斑斑的隔壁城市一般令人不知言何是好。但曲径带来的令样密林感,却让我寻觅到了神殿存之于世的意义。明明拥有翅膀,却在鹤鹿之群寻求地面的宁静,无所谓翱翔于天。那被称之为魔法的双手,在魔法之下却显得暗淡无光,是魔法衬托了自己,还是自己依偎在了魔法间。在逃避之中迷茫,却在醒梦之后休憩。远处灯火通明,此夜何不入眠。

    最后,仅以一曲《Resuscitated Hope》结束本日动荡波澜又警醒的情绪,以及那跳动着的心。

    二月春风,似剪刀。

所听之曲:
Mariah Carey 《Bye Bye》
洛天依《一半一半》
洛天依/纯白p《小小思念》
Wispering《wish》
洛天依/咏吟轩《丝竹之弦》
洛天依《粉墨人生》
Naomile《YELL》
《Resuscitated Hope》

云、港、梦和夜

我有些困倦了,但我想了下决定还是完成这篇文字再去休息。

现在是十月三十日的凌晨,准确来讲是零点三十二分,我坐在床铺上,眼睛里充斥着因困倦而出现的液体。我努力去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即便这并不奏效,但能够继续维持着敲击键盘进行输入的状态,就已经很好了。我对这种状态表示出满意。
现在的我是谁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当我闭上眼睛时,我无法判断那一刻的我是位于学校阴暗的行道树间行走着,还是处于一种浸没在水中、依靠营养液存活的状态。当然,这并不重要,这也并不是我想要向各位观众所展示的内容。但我为什么要讲述这些内容呢,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质问我这个问题,那我大概不会做出回复,只会让时间静静的流逝过去,直到避开这个空间发生的事情。我清楚地认识到,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做出一丝的改变——哪怕仅有五微克。现在讲述的这些内容,让我想到了alter这个单词。

忘了它吧。是的,我是说,请忘掉自己。

距离我上一次书写一些什么大概已经过去了六个月,在甚久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无法给出这些事情的具体且完整的情况,因为这需要等同的时间,但这份时间消耗在我、或者对于在这里的每一位来讲,都是不必要且没有意义的。就比如,我常用的桌子上添置了一个黄色、陶瓷、带有把手、表面光滑且印有一颗类似单边蛋的拟人化生物(当然,它是虚假,无实体的)的杯子。

我将这其中之一描述了出来,它浪费掉了我生命中的约三分二十秒。当然,我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计时,这只是一个估算。而我的桌子上也不仅仅添置了这一件物品。倒是说,我可以快速、笼统的描述出这些东西。即使这里的每一位都不会注意他们。

昨天,也就是十月份的第二十九个太阳日,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中国的重庆市掉落了一辆公交车,在长江大桥上。印度尼西亚的海域掉落了一架飞机,是波音737 MAX X型号的。日本种子岛发射了Ibuki-2卫星。而在这个太阳日之前的十月份,还出现了台湾省普悠玛列车弯道出轨失事的事件。这件事造成了一个悲伤的结局,那就在我的身边,不远不近的距离。

不管我讲些什么,总是会到这一刻,关于情感,情绪,或者其他什么不重要的事情之类的。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描述一下,毕竟除了这流水账一般的文字作品,我已经挤不出一丝的内容,在这键盘上了。

有始必有终,在三、四年前开始的以网络社交为主,社交大于网络学习的生活,大致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可以承认的是,这段故事的开始并不有趣,甚至涉及到一段众所周知有趣的友情,这里可以翻阅14年左右那篇名为《追风筝的人》的文字,就不再多讲些什么了。基本上是给已有的社群画上了圆润的句号,除了悄悄的带走了一些人和事,其他的已别无他求——大概如此。

思考了数个月之久,也颓废,也疯狂,也哭泣,什么都做过了。只愿曾与我融心之交的友人,能安详的在这世界上存活至结束。

从年初到现在,今年真的是经历了太多的内容。去了北京考试,见到象征希望的克莱因色和一只奇妙的方盒子。而后又在暑假来临前和一只酸溜的水果度过了快乐的数日。那在暑假结束前的的环华东华中之行(大概会有另一篇文章来书写这个的内容吧)。以及大三开始时的少女编号女主角,还有九月末好似平和的决断……。这20岁的18年,真的是,见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

后文,大致就如此结束吧。计算机也预告了电量的结束。其他的内容,再做补充吧。